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教学案

2018-06-10 22 0 次 0次 收藏

预览已结束,查看全部内容需要下载哦~

极速秒评

请为资源打星

资料简介:

学习目标: 基础知识: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过程与方法: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和不同国家利益,美苏从战时盟友关系转变为战后的敌对关系。美国经过二战,实力大增,妄图称霸世界。“杜鲁门主义”的出台,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成立。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组成了“经互会”和“华沙条约组织”,至此,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情感价值:正确认识美苏的争霸。 教学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50年代至70年代末,美苏争霸经历了三个阶段,双方互有攻守。国家的实力和彼此的关系决定了其对外政策,如何理解这一点是本课的难点。 导入新课: 展示: 二战时,美苏是并肩作战的盟友。正如英国的一句外交名言: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二战结束后,美苏从战时同盟关系变成了战后敌对关系。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全世界都在注视我们,要我们肩负起领导的责任。形势的发展使我们必须肩负起这个责任。”

类型: 教案
版本: 人教版(2001)
适用: 九年级下册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大小: 1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