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部编版 > 八年级上册 >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 第6课 戊戌变法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共30张PPT)

2018-09-25 1 0 次 0次 收藏

预览已结束,查看全部内容需要下载哦~

极速秒评

请为资源打星

资料简介:

第6课 戊戌变法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清朝统治出现危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改变旧体制。 时间:1898年春。 地点:北京。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 内容: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康有为(1858-1927) 广东南海人。生于官僚之家,深谙孔孟之道;后游历上海、香港,阅读西方书籍,了解到日、俄依靠变法强盛起来,开始宣传维新变法。 梁启超(1873-1929) 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 自幼有“神童”美称,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亲历晚清诸多重大政治事件,无一不见其身影。后结识康有为,听康有为讲俄国和日本通过变法使国家富强,觉得新鲜,投其门下,拜康有为为师。 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影响最大的报刊: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如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日本以变法而强大,中国如果不变法,将会因守旧而灭亡。这些文字议论新颖,通俗易懂,风靡海内。严复等主持的《国闻报》,以“通上下 [来自e网通客户端]

类型: 课件
版本: 部编版
适用: 八年级上册 第6课 戊戌变法
大小: 5260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