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 题 】七上第二章 地图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1课时) 【 课 型 】新授课 【课标要求】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目标】 1.理解等高线和等深线等基本概念(重点) 2.能够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谷、山脊、鞍部、山峰、陡崖等地形部位(重点)。 3.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和分成设色地形图的制作原理和使用方法(难点) 4.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合作探究、讲练结合等方法。 【教具准备】山体模型(等高线判读)、自制教具、实物展台、INTER网络和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新课 【师述】我们认识的地图,都是在平面上的。大家都知道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是高低起伏不平的,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 ——这就是本节课要重点讨论的“地形图的判读”(板书) 地面是高低 [来自e网通客户端]
类型:
教案
版本:
商务星球版
适用:
七年级上册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大小:
29162KB